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多项主题展览与观众见面
伟大时代的铿锵足音
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华侨文物联展展品——“人民教育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荣获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图片来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网站)
“美美与共——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美术作品展”作品——吴冠中油画《山村晴雪》。资料图片
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粤蒙皖津新五省(区、市)文史研究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现场。资料图片
随着金秋脚步的悄然而至,全国人民欢欣鼓舞,迎来了新中国75周年华诞,这是一个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也是一个继往开来的时刻。近日,多项主题展览与观众见面,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浓墨重彩的祝福。
在这一项项主题展览中,我们感受到了辉煌历史的深沉呼唤,聆听到了伟大时代的铿锵足音,看到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路走来的漫漫征程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印记。
用不同的视角展示新中国的壮丽征程
浙江省博物馆一级文物中国共产党浙南地方委员会《迎接解放军渡江南进宣言》铅印件、共和国开国纪念瓷、令人怀旧的“西湖”“飞跃”牌电视……这是“共和国足迹·浙江印记——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省革命文物巡展”展出的记载时代印记的珍贵物品。
二百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时代见证物,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生动展现了浙江从革命走向建设,从改革迈向新时代的伟大历程,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历史的一次深刻回顾。
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过往故事,这些故事在新中国的时空里汇聚成河,激励人们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同时,浙博专门推出“‘五四宪法’的故事——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70周年”特展,于9月20日正式向观众开放。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到达杭州,历时77天,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宪法草案的修改完善和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因其在1954年颁布,被称为“五四宪法”。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的通过和颁布实施,奠定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和法律制度。据介绍,此次展览以时间顺序分为4个单元,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完整地展现了“五四宪法”从起草、讨论、通过到实施的“诞生”全过程。
在南京图书馆一楼大厅中,239份报纸定格在10月1日这一天。9月24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江苏省图书馆学会携手江苏省13个设区市图书馆,共同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国庆报纸主题展览”。
展览选取了1949年10月1日以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汇报》等重要新闻单位在国庆当天刊出的报纸进行展示。这些珍贵的文献,穿越75载风云变幻,生动展示了国家发展的壮丽画卷,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由此可以感受祖国的伟大、时代的发展。
展览现场,一幅幅珍贵的历史图片、一篇篇有着浓厚时代特征的新闻报道,讲述着经济浪潮的起伏、文化繁荣的盛景、科技的日新月异,深刻记录了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将国家与社会变迁娓娓道来。
正如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新科所说,此次展出的报纸,凭借多样化的版面布局与深入详尽的报道内容,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国家、民族与社会变迁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为观众徐徐展开一幅幅鲜活的历史长卷,使我们沉浸于每一时代特有的韵味之中,共同回味并见证祖国的壮丽征程,愿我们在历史的回望中汲取无尽的力量,于未来的展望里坚定我们的信念与决心。
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共创美好未来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侨联、国家文物局共同开展了“共和国印记——侨心共筑中国梦”主题活动,华侨文物联展为该活动主题展览。展览分奔赴新生、凯歌行进、东方风来、时代新篇4个篇章,通过丰富的史料、珍贵的实物、生动的展示,勾勒出75年来不同领域侨界群体的生动形象。
海外华侨素有爱国爱乡光荣传统。他们心系祖国,始终关心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到祖国;许多华侨学生回国升学,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一些归侨为建立和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满怀热情积极支持和参与新中国建设。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华侨回国投资,努力维护华侨、归侨的正当、合法权益,积极安置归侨。
展品中,有1949年纽约华侨衣馆联合会在美国纽约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陈嘉庚1950至1955年间亲自记录建设集美学校与厦门大学的账本,“人民教育家”、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荣获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著名肝胆外科专家吴孟超院士使用过的手术器械……昭示着四海同心、华夏一家的家国情怀。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重任,共享祖国发展成果。
日前,“今朝更好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名家作品展”在香港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展览分为“河山新貌”“万众一心”“百家争鸣”“艺汇香江”四个单元,展现“建设新中国”的主题艺术创作、祖国上下万众一心的建设热情、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文艺创作景象以及港澳地区当代艺术成就,以“历史”和“当下”的对话,凸显新中国成立75年来取得的非凡成就。
展览共展出120余幅作品,包括来自内地的100幅典藏精品,系首次来港展出,殊为难得。包括齐白石与徐悲鸿合作的《梅竹》、吴冠中的《江南水乡》、李可染的《漓江雨》、傅抱石等人合作的《虎踞龙盘今胜昔》、潘天寿的《雁荡山花》、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饶宗颐的《山水》等。展出作品中,钱松喦等人合作的《天堑变通途》、杨之光创作的《矿山新兵》等曾被印成海报走进千家万户,广为流传。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通过书画艺术的方式回顾历史,更好地激励海内外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创美好未来。
共同描绘波澜壮阔的新时代史诗
近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的光影中国梦·经济建设成就新闻图片展,在北京启幕。展览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主线,通过全国性行业媒体新闻版面和新闻图片,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行各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比如,交通建筑板块,展示了中国大地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和拔地而起的宏伟建筑,见证着中国速度与中国高度;电力电网板块,呈现了源源不断的电能如何点亮万家灯火,驱动国家发展的引擎;石油石化板块,诉说着能源领域的拼搏与奉献,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坚实的动力保障;航天军工板块,展现了中国在科技前沿的勇敢探索与卓越成就,让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文体卫生板块,则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不断提升的健康保障,彰显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每一幅图片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讲述着新时代的飞跃变迁。
中华大地山川秀美,人文荟萃,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9月24日,“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粤蒙皖津新五省(区、市)文史研究馆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书画展”在岭南美术馆开幕。
广东、内蒙古、安徽、天津、新疆地处祖国东南西北,各自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这些丰富多元的文化元素为书画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据介绍,馆员艺术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建设等最新发展成果作为创作素材,巧妙地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相融合,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生动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粤蒙皖津新五省(区、市)文史研究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各地的书画流派在相互交流互鉴中汲取文化艺术精髓,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独特的作品。本次联展是一场书画艺术交流互鉴,让大家能够从中感悟更多的灵感和意境,创造更多优秀作品,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
艺术家用胸中壮阔的丘壑、笔底纵横的波澜,为时代和人民留下真实写照,新时代的新气象在美术创作之中鲜活生动地展现出来,汇聚成波澜壮阔的丹青史诗。(穆铎)
中国公众新闻网摘编:亓荃鹏 |